2020年度周兆平双眼皮汇总报告

2021年元旦的时候,我突然灵感一现,想写一份2020年的双眼皮年度报告。

网络上已经存在大量的关于双眼皮的信息,但是多数的内容是雷同的,有的内容很好,具有一定的科普作用,有的内容其实有很强的误导,我觉得,我作为一个在此领域深耕的医生,很有必要去分享自己的观点。

实践出真知,唯有大量的数据,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,也才可以给人参考。

纵观自己的一路发展,在2017年之前,是一个全能型的整形医生,每年双眼皮的手术总量在100台以下,这大概也是目前多数全能型的整形医生的双眼皮手术量。在2018年之后,我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双眼皮手术中,每年的手术量达到1000台左右。正因为有这样专业的投入,才能获得更深切的领悟。

从2018年起,我便开始记录自己的手术,从2018年7月起,我就为每一个案例记录手术记录,包含术前及术后拆线的照片(如果在我这里拆线的话),到2019年12月起,我除外每天记录自己的手术,也每天在自己的微博上实时记录当天的手术情况,包含术前术后即刻的照片,同时,对客户术前的条件进行分类,2020年年度完整的记录,让我拥有了相当数量的数据,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分享。

我想说的是,我所做的分类,完全属于原创,所以,还比较的简陋和不够专业与严谨,我相信会有一天,这些原创的认知能够进一步科学的归纳,从而更加的专业、严谨,甚至获得全行业的认可。

我很早就要求我的助理,到我的微博去采集数据,包括手术的数量、客户条件的分类,我承诺,这些数据的真实性,任何人,都可以在我的微博找到这些原始的数据。但是我的助理,向我抱怨,我的分类太过随意和繁乱了,就比如,有的客户上睑组织肥厚,我有些天会记录成上睑皮肤肥厚,有些天会记录成上睑肌肉肥厚,这种分类的不完全统一,其实恰恰就说明了眼睛条件的复杂性,在记录的时候,我是想统一成上睑肥厚的,但是量变到一定程度,就会会成为质变,当这些条件会影响到手术的方式时,我就特别想在分类上有一点点的差别,意味着如果我只记录上睑肥厚,那么就是常规手术的流程,而记录成上睑肌肉肥厚,需要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再增加去肌肉的步骤。我的原创的分类,还处在早期,所以在逻辑上,还有些不足,那么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,逐步的去改进,去归纳的更加专业,其实到那个时候,就是一篇完整的论文了。而现在还不是,现在还只能说,是一个年度报告。

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,2020年,我在双眼皮领域的工作,以及值得分享的地方:

整个2020年,共计双眼皮手术859台,这其实是一个辉煌的数字了,对于多数全能向的整形医生而言,可能整个职业生涯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工作量。但是对我来说,其实已经是非常大的滑坡了。因为2019年,我的手术工作量达到了1200台。我特意做了一个图,可以去比较2020年与2019年的变化与趋势。

图1

2019年是我非常自豪的年度,我可以自豪的说,我在自己的轨道与方向上,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与精力,但是双眼皮手术的市场,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市场。这个特别之处在于,双眼皮手术和手机等产品是不同的。手术是在不同的土壤之下种下不同的种子,每块土壤,都会长出与众不同的花草来。而手机等产品是规模化机械化和同质化的,我手上的iphone12和你手上的iPhone12是一模一样的。年初买的iPhone12和年末买的iPhone12也是一模一样的。但是手术,年初做的手术可能和年末做的手术,在技巧上已经不一样了。当然,对于技术类的创作,总是熟能生巧越做做好的。

2019年,我在自己的日记中,记录了全年的手术案例,但是尚未公开在微博之上,也没有进行手术条件的分类,所以,只能进行案例数量的比较,得出不同月份之间的差别,得出全年淡季与旺季的差别。

2020年度,我们遭遇了人类史上少见的瘟疫,整个2月份,因为过年和隔离以及停工的原因,手术量为0。在接下来的3、4月份,有一小波报复性的反弹,这波反弹,可以理解为原定于2月的手术,拖到了3、4月做,叠加在一起了。5、6月算常规的月份,而7、8月的暑期因为暑假的原因,是公认的旺季,9、10月的手术量尚还可以,但是10月一过,11、12月的手术量下降非常的明显,甚至有30%-40%的降幅。

我个人通过比对2018、2019、2020年的趋势,可以得出如下结论:

【适宜手术的时间】全年度,从元旦到春节,为双眼皮手术的第一个高峰,原因是休息时间较长,尤其是年前,大家都希望年前手术做完,跨年休息,然后消肿上班、上学。3、4、5、6为平稳的手术季,因为温度适宜,不冷不热,又有劳动节可以手术或者恢复。7、8为旺季,因为暑假,大量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手术与恢复。9、10国庆节有一波小高峰,11、12转为淡季。

周医生对于手术时间给出的建议是:双眼皮手术,与气温冷暖其实是没有什么关系的,恢复的时间主要还是手术过程的精细和个人体质。对于80%的客户来说,3天肿胀期,尽量居家,第4天,就可以社交工作,第7天拆线,多数人已经消肿非常好了,而后是3个月的节点,大致自然,再半年,基本定型,到1年,定型。所以,只要自己能抽出3天时间的,就可以立刻手术。当然,此经验只针对我个人的手术,并不适宜刚入门的医生。

对于2020年下半年,手术量下降的原因,可能主要为疫情的影响,疫情打击了社会很多的行业,而后传递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,就像很多人不敢进餐馆、不敢看电影一样,也有很多人不敢进医院了。到下半年,上海部分地区成为高风险地区,影响了外地客户来上海的意愿。其次为市场营销的影响,公立三甲医院,既是我的光环,又是我的负担,看着私立医院铺天盖地的广告与营销,我感觉很无力,这个一个既看中内在质量,又看中外在表现的时代。我感谢这个三甲平台,是一种无形中的信用背书,但是这个平台,是没有办法做推广的,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,酒香也怕巷子深,实际上对于市场大环境来说,我还是算默默无闻的。

 

我的助理在整理我的分类时,发现了几十个分类,我会尽量的归纳让分类变的更少,然 后尝试用更简洁的分类去记录,为未来的分析做准备。

在本文中,我选择了10个对手术有比较大影响意义的分类,进行了统计,图示如下:

我把眼睛的条件,按照个人的理解,分为:大小眼、肿泡眼、三角眼、眉眼间距近等,这些条件,是可以叠加的。叠加,意味着同样一个客户,可以即是大小眼,又是肿泡眼。眼睛的条件是多因素的,正因为如此,行业内有“千人千眼”这一说法。

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到,大小眼是最常见的眼睛条件,肿泡眼、眉眼间距近的人在我的案例中相对较多,内眦赘皮要开眼角和做提肌的人数,却非常的少!下面我们逐一进行简单的分析:

最想着重去分享的,就是【大小眼】。大小眼,即左右不对称,根据我的不严谨的分类,全年共有641例大小眼,占比75%。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,甚至可以说,几乎所有人,都会有大小差别。来过我门诊面诊的客户,会看到我一个特殊的三维打印的头颅教具,可以直观的看到左右面部骨骼的不对称。大小眼的本质是左右脸骨骼发育的不对称。胎儿在发育的过程中,左边脸和右边脸是分开长的,最终长成一个整体,而没有衔接好的,就是唇腭裂。而双眼皮手术,以我目前的认知来看,无法有效改善这种左右差别。所以就是如果术前是大小眼的单眼皮,那么就会做出来大小眼的双眼皮。绝大多数人的左右眼差别并不大,那么做完手术,这种差别也是在合理的范围。少数客户,其实左右眼差别挺大,但是单眼皮的时候,眼皮松弛遮盖眼球,反而会掩饰这种差别,一旦做好双眼皮,眼皮松弛得到改善,反而会表现出原有的差别来。大小眼的问题,困扰我两年,我想绝大多数的资深同行,会明白我这句话的意义,我是经历了将近2000例的磨练,才逐步走出这种困扰,我也相信,如果少于2000例的医生,是很难走出这种困扰来的。如今的我,更仔细的在术前去判断客观的条件,顺势而为,而不是画蛇添足的去调整,在手术前,就基本可以判断,术后大致会有的形态,尽量通过沟通,让客户提前了解并接纳自己。

正是因为大小眼的巨大比例,所以,再次恳切的希望客户们,不要在这对称性上太过于纠结,这有点像人的身高,长大以后,是怎么也再长不高的,这是基因注定的事情。

当然,自然状态的大小眼,和医源性的大小眼(手术做坏导致),是有差别的,医源性的大小眼,是那种一眼就知的病态的大小差异,原因很明确,一般是因为提肌腱膜破坏引起的高位粘连,这样会让双眼皮异常变宽,而双眼皮固定点粘连的松脱,会让双眼皮松掉而变窄。这种医源性的大小眼,确实与手术操作或者技术相关,就需要调整或者修复了。

我对大小眼的态度是:接纳自然性的大小眼,积极的调整医源性的大小眼。而我们的客户因为很难分辨什么是自然性的大小眼,什么是医源性的大小眼,容易产生误会,还是应该多和专业的医生沟通。

 

第二个要分享的条件是【肿泡眼】。肿泡眼是多数医生觉得不好做的条件。在我的案例中,肿泡眼的占比也不小,达到了13%,我肿泡眼做的相对多,不是因为肿泡眼在人群中的比例高,而是别的医生做的少,甚至拒绝做,而我憨憨的想负起责任而不拒绝,所以我就做的相对多了。肿泡眼,其实倒不是手术的难度会提高多少,就像折一个纸飞机,薄的纸和厚的纸,其实折叠的过程和方法,是差不多的,差别在于折叠的手感和最终的效果。薄的纸,折叠用的力气要小,折出来的飞机折痕锐利飞机整体形态稳定,厚的纸甚至是硬纸板,折叠需要用的力气很大(手术难度大),折出来的飞机折痕模糊飞机形态不稳定容易不自觉的慢慢膨大变形(手术效果差)。是的,肿泡眼做出来的双眼皮,也容易不自觉的变形。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医生不愿意做的原因了。哪个医生不想做条件好的呢,哪个医生不想做出来的双眼皮稳定呢。客户如果心态好,那医生还觉得辛苦的有道理,客户如果动不动就心态爆炸,怪医生没做好,那就真的没医生肯做的了。我相对做的多,不是因为自己本事有多大,而是术前沟通的比较到位。嘴比较毒,话说的比较死,把要求高的客户吓退了,剩下的心态好的,那么我一般也都能做好。

 

第三个要分享的,是【三角眼】。三角眼的比例相对要小,为2%,但是三角眼的效果比较差,而且易出纠纷。那就是三角眼的双眼皮的最高点,不在黑眼珠的正上方,而是在黑白眼球相交的内侧。这就是使得这个双眼皮的形态没有那么好看了。不过三角眼做双眼皮,还确实是有帮助的,可以让眼尾处下垂松弛的皮肤明显改善。但是双眼皮内侧较宽和双眼皮顶点的内移,是没有办法改变的。这就是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。三角眼做双眼皮,我会非常严谨的选择客户心态。心态差的,是坚决不能手术的,人性不可考验,也无需考验。

 

第四个条件,是【隐蔽的斜视】。比例小,为2%。严重的斜视,也就是斗鸡眼,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。斜视在眼科有眼科的诊断标准。我要描述的这个“隐蔽的斜视”,其实根本达不到眼科斜视的诊断标准的,也就是说,这个不是病,是正常人,正常的眼睛,但是呢,有一些可以观察到的症状和斜视搭边,会影响到双眼皮的形态。如果不影响双眼皮的形态,那我就没必要说了。怎么判断呢,很简单,让客户向正面看,然后观察内外白眼球的比例。内白眼球比例少的,隐内斜。外白眼球比例少的,隐外斜。一旦有这种隐蔽的斜视,那两边的双眼皮形态就不要强求一样了。我就直接说结论:向内斜的那侧眼睛,内侧的双眼皮窄;向外斜的那侧眼睛,内侧的双眼皮宽。其实原理我也稍微研究了一下,因为还只是个人的原创见解,未经科学验证,所以不能作为普遍的原理对外公布。

 

第五个条件,睁眼抬眉。这个条件是非常有意思的,因为往往和突眼、上睑凹陷,同时出现,如果有一天我写论文,我一定归纳为“【抬眉三联症】”。这个条件的比例为3.6%。为啥要睁眼抬眉,很简单,不抬眉眼睛睁不开或者睁的不舒服。为了方便睁眼,客户就会特意的抬眉、扬眉,于是就会有相对明显的额纹。手术的要点,是解决客户睁眼困难的原因,当然,每个人的原因是不同的,需要用心体会。这其实已经高于一般双眼皮手术的难度了。当客户睁眼困难的原因解决掉之后,那么顺理成章的,客户的抬眉就解决了。这会带来相当神奇的效果,在我看来是脱胎换骨的效果。因为客户会从一种好奇的表情,变成一种非常淡然的表情。但是,这种类型的条件往往会伴有恢复后双眼皮变窄的问题,其实道理是非常简单的,因为眉毛不抬了,那双眼皮当然是变窄的了。其实有时我们的客户太过关注双眼皮的宽窄,却无视睁眼抬眉改善之后,眼部整体上的巨大提升。

 

第六个条件,【眉眼间距近】。也是非常常见的,占比16%。其实我们的客户,不知道从哪里会看到这样的名词,却根本不知道这个名词的真正内涵是什么,就迫不及待的要对号入座了。多数人会认为是眉毛到眼睛的距离,所以抬眉的人,都觉得自己的眉眼间距很远了。但其实,是眉骨到眼球上缘的距离。可以理解会,一个人,站在屋子里,楼顶到头顶的距离。正常的眉眼间距,就是正常的民房,1米7的身高,2米7的层高,那么间距就是1米。眉眼间距近的话,就是特别矮的阁楼,同样1米7的身高,2米的层高,那么间距就是0.3米,人站着就会觉得压抑,而眼睛的话,做出来的双眼皮,就会非常非常窄。这就好比,人站在那里,要戴一个帽子。正常层高的房子,这人就可以戴一个高帽子也顶不到楼顶,但是矮的层高,这人就只能带一个很低的帽子,不然就会碰到楼顶。这里的帽子的高低就是双眼皮的宽窄,眉眼间距近的表现,是千差万别的,绝对不是拿了一张照片说就是这样的,事实上,我可以拿出几千张照片来告诉大家,那些都是眉眼间距近的,所以,作为外行,不要对号入座,只要记住一个结论:眉眼间距近的条件,双眼皮做不宽,甚至只能做内双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客户在手术后会抱怨,双眼皮变窄了。

 

第7个,来说一说【内眦赘皮】,内眦赘皮这个名词太专业了,但是一说开眼角,大家就都知道了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“全切,开眼角”,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组合。但是我这次是准备来泼冷水的。全年,近1000例的手术案例,我真正开眼角的,才21例,占比2%,这是一个相当、相当低的比例了。以至于我面诊的时候,要花不少的精力,去说服自己的客户,其实眼角是不需要开的。就我个人来说,我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的,从我刚工作时,不怎么开眼角,到专注于眼睛后,比较多的开眼角,到各方面成熟之后,越来越少的开眼角。要知道,我曾经有段时间也有至少30%以上的比例开眼角的,那个时候,是非常教条的去选择手术方案,也特别容易受客户要求的影响。我们的客户,所获得的信息,其实是被这个时代包装过的,知识未必就是真相,大家都说要开眼角,她自己也就觉得要开眼角,至于为什么要开、需不需要开、有哪些优点、有哪些缺点,其实是搞不清楚的。曾经我也没搞清楚,我会开,别人要开,我就开了。但是人总是应该成长,形成自己的系统的观点。我最后得出的观点是,绝大多数的开眼角,是多余的。我有一个精辟的名句常常对我的客户说:丑的不是你的眼角,是你的单眼皮。眼角就是一个被冤枉的角色,殊不知,同样的眼角,配上一个双眼皮,连那个眼角都会好看了。那为什么要去破坏原来的天生的自然的眼角,去做一个人工的不自然的满是疤痕的新眼角呢。大家做完眼角、双眼皮,觉得自己好看了,其实是双眼皮好看了。如果再有机会只做双眼皮,而保留原眼角,说不定会觉得比开眼角还要自然。总之,我这超低的开眼角的比例,也没有听到客户说做出来的眼睛不好看,而且,找我抱怨眼角疤痕的人少的太多了。我常常说,这是一个反人性的决定,一般来说,奸商都是希望客户做更多项目,可以赚更多的钱,所以,当一个医生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这个眼角是不用开的,眼睁睁的看着到手的利润飞走的时候,请你一定紧紧抓住这个机会。95%的人是不用开眼角的。其实你就是那95%的一份子。

 

第8个,【肌力差】到需要提肌。我2020年做提肌的仅仅6例,占比0.6%。常常有客户来面诊的时候,问我,需要提肌么?我想,你的功课做的真的不错,连这么专业的东西也知道了,可惜,知道的太肤浅了,往往会误导自己。与开眼角一样,95%的人,是不需要做提肌的。这句话,恐怕连大多数的同行都不理解了,那么我就问问我的同行,你磨练到3000例双眼皮了没有?我在磨练到300例双眼皮的那个时候,得出的结论,和现在是相反的,当时我肤浅的觉得95%的人是需要做提肌的。所以,在这个问题上,我声明,我表达的是个人的经验,而且这是我的动态的发展到现在得出的经验。太多人混淆了角膜暴露不良与肌无力的关系了。只要黑眼珠暴露不良,然后有点抬眉,就对号入座的认为自己需要提肌了。真的太好骗了。真正的肌无力,是病态的,多数一出生就有,这种病态的眼睛睁不开,是需要整形手术矫正的。绝大多数的人,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,只是一些其他原因的外在表现,皮肤多也会睁不开眼,脂肪多也会睁不开眼,大小眼小的一侧也会睁不开眼,只有经验足够丰富的医生,才能相对准确的判断出真相来。而一旦判断失误,这个提肌上产生的医源性问题,可是修复中最难修复,甚至是无法修复的。提肌的问题,是双眼皮手术中最最高深的问题,刚入门的医生,和上升期的医生,和资深的假专家,和资深的真专家之间,会有截然不同的意见。当然,真相肯定只有一个。但是在不同医生那里面诊的客户就会困扰,怎么医生的意见统一。我想说的是,双眼皮也是分系统流派的,就好比汽车有烧油的,有用电的,不同类型的流派,就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总之某个医生,只要对眼睛有了系统的认识,对自己所做流派有了系统性的知识,那么他就是能处理好的。提肌与否,只是全部手术操作的一环,而手术操作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。说不提肌的,也许有其他的操作去实现类似的效果。说提肌的,也许就不做那些其他的操作了。就我个人的系统和流派来说,95%的提肌,是多余的,但也有一种可能,就是其实我100%都做提肌的,只是从不向外宣传我做了提肌,我只认为,那个操作是我手术整体的一部分而已。我作为一个专业医生,对医学概念是有敬意的,我理解的提肌就是上睑提肌缩短术或者至少是上睑提肌前徙术,这样的手术是用在病态的眼睛上的,而我本人确实会在缝合固定时加一点点的肌力,但我不认为我是做了提肌的,只认为这是我自己的常规而已。了解过我的案例的客户会知道,我做的手术,睫毛都会翘翘的,眼睛很有神。或许,这就是某些医生所谓的提肌吧,对我来说,只是全切的一部分。

 

第9个,【突眼】,占比4%。突眼是相当难做的条件。往往会伴有抬眉和上睑的凹陷。难做是因为眼睛突出来了,皮肤就会压的紧紧的,就像眼睛穿了一条紧身牛仔裤。正常的眼睛,皮肤是松弛柔软的,就像眼睛穿着连衣裙。你自己动脑筋想想,要把连衣裙的下摆,折出一个双眼皮的样子来,多么的轻松。如果是紧身牛仔裤呢,要把下面的布料,塞进裤子和腿的间隙里去,是多么的不容易。所以,突眼,特别容易形成三眼皮,要么就是松脱。不过,只要操作得当,也不会有别的特别大的问题,该做的还是要做,做总比不做会好。

 

第10个,【一单一双】。占比1%。一单一双的本质,还是大小眼。既然是大小眼,我之前说了,大小眼是无解的。一单一双的眼睛,做完,双的那侧一定比单的那侧宽,我这个话说的略有些不严谨,但基本就是这样的了。所以,一单一双的客户,我一般选择单的一侧埋线。埋线我平时不喜欢用。但是用在一单一双上,真的是太完美了。单的一侧埋线,一般能维持住,窄窄的,而双的那一侧,会因为另一侧埋了线,双眼皮变窄。就是这么神奇,这有点像汽车一刹车,前后轮子都会刹住差不多的道理,左右眼睛是有联动的。如果埋线能维持,那效果就挺好了,如果埋线掉了,再做修复时,一个眼睛是埋线修复比较简单,一个眼睛是初眼,也很简单。所以一单一双做单侧埋线,进可攻,退可守。

其实,在我的分类中,还有很多很杂的分类,不一一列举的,这一方面说明,眼睛真的是非常复杂的,也说明我们人类在对眼睛的认识上,还有很多不足。未来的工作中,我会想办法去更加简洁的分类、分析、归纳,希望能在来年,给出更好的分享与汇报。

 

 

最后,我从一个医生的角度,来谈谈如何找一个合适的医生。

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又是一个极易迷失的时代。

我年轻过,我很庆幸我学习的时代,老师会放手让我操练。我曾经幼稚过,以为从别人那里学了一招半招就可以自立门户去开刀了。我经历过挫折,尤其,感受没有处理好客户的条件而致的自责。我也豁然开朗,确立了自己的系统与风格。所以,我很明白,各位客户,能找到医生,大概,我自己都经历过了。

有时,我看着自己年轻的同事,或者同样努力的同事,或者师辈的同事。我能看到,每个人,都在自己的事业路上奋进。我觉得,去评价他人,是不公的,比如,我怎么能去说某个年轻的同事,手术做的还幼稚,因为或许若干年后,他也一样成熟。我怎么能去说某个同行,其实年纪挺大,才刚入门,练手,因为或许若干年后,他真的能成一代大师。

每个人,都是处在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阶段。而对其事业的热爱,及其平台能给予的资源,决定了他最终能到的成就。

所以,我想说,你遇到的每个医生,或许都能成就他最终的事业。但是你还是可以用在事业中的不同阶段,去区分不同的医生。比如,事业刚入门、事业上升期、事业瓶颈期,事业平台期。

医生都是好的,不过医生所处的事业阶段是不同的。

其实,事业阶段,是非常好判断的,那就是这个医生的过去是什么样的。或者说,这个医生有过去嘛?一个没有过去的医生,是挺吓人的,医学成材是如此之慢,即要有师傅领进门,又要靠自己摸索领悟。去看看这个医生的过去,看看他成长的经历,就大致可以知道,这个所处的事业阶段。就比如我,微博案例记录着我的踏实的脚步,网站博客的文章记录着自己的心路成长。没有足够数量手术的磨练,又怎么能说自己是专注于此。

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面诊。

面诊的时候,少说多听。虽然,你不说话,但是,你的眼睛会说话。有经验的医生,会去读取眼睛的数据。不同的医生,一定会有不同的理念。去听一听,这个医生的理念,是否先进。他是否察觉到了你的特殊和与众不同之处,以及他个人对这种特征的认识。他对于手术的效果,有没有预判,这种预判,是否科学。

多面诊几个医生,感受一下医生说话的专业程度,而不是听上去让自己开心。选择自己信任的医生。

多看看这个医生的案例,从百分比来说,大多数案例的风格与效果,听听这个医生的负面,没有负面的医生肯定不是特别好的医生,但也不要局限于负面,案例多了自然会有负面。

总之,这是一个愈发透明的时代,一切的信息都隐藏在大数据之中,数据记录着一个医生的成长,也会引导你找到合适的医生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