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虑的超声刀患者 门诊照例叫号。 进来了一位中年偏上的女性,后面跟着3、4个年轻的女家属。女病人坐下,开始描述“我前2个月做了超声刀后#¥#@¥不舒服@#¥¥”,我立刻扫了一眼她的面部:眼袋明显,面容焦虑。卡一刷,显示:女,54岁。 在很短的时间内,我条件反射般的作出了第一判断:坐着的女性,一定是到哪个美容院做了目前比较火的超声刀,然后产生了某种副作用,和美容院搞起来了,美容院搞不定了,陪过来大医院看病。 超声刀,是目前比较火的一种美容项目,简单来说,就是把某种能量聚集起来,作用在皮肤下比较深的地方,轻度灼伤后诱导组织增生,达到紧致皮肤的作用。就好像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集起来,然后把皮肤下面的组织烧热一样。超声刀的这种特性,决定了确实是可能产生损伤皮肤下的神经这种并发症的。一旦损伤面神经,那就会产生面瘫样的症状。比如口角歪斜、鼻唇沟变浅。 心里有了判断后,我开始听病人描述自己。 “医生,我两个月之前在美容院做了超声刀,做了以后一直觉得自己的脸不舒服,两边脸颊麻麻的,下巴这里皮肤有点痛。医生,我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? 身为一个医师,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,而不能被病人牵着鼻子走。美容的病人中,有一种群体非常特殊。他的描述往往很主观,常常会说“我觉得XXXX”,而所描述的东西,却非常的不专业。超声刀,她闭口不谈做了之后是否真的有提拉的效果,而是夸张放大自己所关注的一些副反应,并要求得到认同。此病人的最后一句话“医生,我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”,则是一句非常主观的话,其言下之意,她现在的问题,就是超声刀引起的,她现在正深受其苦。如果我简单的回答,会或者不会,都落入了她的逻辑与“套路”。 所以,我只想告诉她,我是一个医生,我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。 于是我让她做做面部的动作,微笑、皱鼻。这些动作她完成的很好,于是我就告诉她。根据检查,她的面神经没有损伤。 至于面颊感觉麻、下巴皮肤感觉痛,我告诉她,主观的感受,我无法完全相信,因为这些感受,无法度量。当然,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。那么如果非要用超声刀来解释的话,只能说,皮下细小的感觉神经受到了损伤。如果是这样,急了没用,组织自有恢复的过程,一般来说,这种小的损伤,会恢复,时间而已。也有可能,是皮下的组织受到超声刀的作用后开始诱导增生,产生一些细小的主观感受。 但是,我必须对她指出的是:依然还有其他原因,也会导致这种主观感觉。 于是我问她“绝经了吗?“ “绝经2年了”她回答。 我告诉她,女性处在特殊的生理时期的话,有可能会产生各种无法解释的主观感受。 然后我向她解释我的判断:我注意到了你脸上有不舒服的感觉,但是这种感觉的产生,有很多的原因。恰巧你最近做了超声刀。这两者之间,可能有关系,可以可能完全是巧合。如果,是超声刀引起的症状,那么这种症状比较轻,或许可以随时间恢复,只需耐心等待。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,比如更年期,或者其他不明原因,或许等适应了特殊时期,就会好转。 科学的态度,就是用科学的视角去分析问题,力争全面、客观。 其实,我最想表达的潜台词是:你不能轻易把自己的问题怪罪到某一个人或某件事上去。 然后我开始对她进行心理辅导。 这样的病人,往往有其特有的逻辑,你跟着她的逻辑走,像进了传销的套路一样,是绕不出来的。 于是我狠狠的说:“你现在流的泪,其实都是你当初脑子进的水!”我必须告诉她,她自己也是有责任的。 这句话一下子击破了她的心理防线。“是的医生,当时是我不好。” 于是我向她说:做超声刀,其实是你的选择。不是么?无论别人吹的多么好,最终,这个决定,是你自己做出来的。所以,你也要为自己现在的状态,承担责任。 让病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,是至关重要的。有了不满意的结果,一味的迁怒别人。这种认识,只看到了别人的错,却没看到自己的草率。 我劝慰病人:脸上皮肤有点不舒服,我理解你。但是是不是需要有那么多的焦虑情绪?你看看你自己,一脸的不开心,每天所有的精力和情绪都在自己的脸上。你再看看陪你来的人,每个人都不开心。他们回去后,再把不开心传递给自己家里人。你一个人,做了一个草率的决定,有了一点不舒服的感觉。是不是需要那么多人陪着你不开心?大家都理解你认同你,这已经够了。没必要反应过度,把坏情绪传递给别人。 你自己,到底有没有能力,让自己开心起来? 有没有一个人、一件事,你做了之后,就会开心?? 她想了半天,说:没有。 我告诉她,这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。你活到50岁了,连自己做什么事情是开心的都不知道。 你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来,去寻找能让自己开心的事! 她突然说到“有的,有一件事情会让自己开心”,她突然来了精神,似乎打开了一个开关,“乒乓球,我喜欢打乒乓球”,“我还打的很厉害。” 那我就问,最近怎么不打了呢? 她说,“做了超声刀,脸上不舒服,怕打了出汗发炎。” 然后我就说,不会的,绝对不会产生这种情况。 她像醍醐灌顶,一下自就醒悟开来,“那就好,那我就没什么好怕的了” 我对陪同来的美容院的人说:你们应该配一套最好的乒乓球装备给她,让她去做她开心的事情。 话说到此,病人心病已除,如梦方醒。变的兴奋又高兴。离开诊室。 我不禁觉得心累。其实半个小时的谈话。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心理攻防战。我要调动我自己的智慧、情绪,来击破迷雾、给予帮助。 工作中,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,有的则是缠着我。明明在医疗上毫无问题,却要承担他的抱怨、情绪的发泄。而这样的病人,共同的特征是:不能全面、客观、科学的认识所碰到得问题。 美容院的工作人员,怕是吃够这位病人的苦了。而我,真的是希望此病人从痛苦中真正解脱,而同时让身边的人也解脱。 而解脱的真相是:你无法从此处解脱,却可以从别处获得平衡。 所以,去寻找自己真正所爱之人、之事。这是一种能力。一种从小就该培养的能力,这种能力,产生能量,给予人面对困境的勇气与力量。 在与这位女士沟通的全部过程中,我并未与随行而来的美容院的陪同人员进行任何的交流,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。这是一种策略,表面我与他们毫无关系,也从未通气。我所做的一切努力,只是为了让此患者真正从痛苦中摆脱出来。 而对于陪同而来的那些人,我知道他们心中的感受。因为我感同身受。这么一个女士,对他们2个多月来的折磨,并非人人都能理解。 “有时治愈、常常安慰、总是帮助”,真正的医术,在 吃药开刀之外。